脊椎側彎會好嗎?
物理治療師,解析改善角度、疼痛與外觀的方式
學完側彎運動就不用再擔心了?還是我要做一輩子?
進步的側彎 從三個方向看
角度會好嗎?
未成年目標可以為角度進步,但成年後脊椎側彎,脊椎已經定型,重心就是改善痠痛,避免退化。
疼痛會好嗎?
角度大小與痠痛無直接關係,但脊椎本身的耐受力更差,所以學習減少日常不恰當的姿勢與習慣,減少對脊椎的負擔,對痠痛有幫助。
外觀會好嗎?
可以透過學習身體位置而改善緊繃的肌肉與外觀,但定型的脊椎與肋骨變形,會有極限。
起言
常常有患者問我,學完側彎運動就不用再擔心了嗎?還是要做一輩子?
讓我們從角度、疼痛、外觀,三個方向來看脊椎側彎的進步情況。
1.角度改善或不再惡化
脊椎側彎可以比喻為一棵成長中的樹。如果植物剛開始長歪,農夫可以用棚架或支架來導正,但當樹木已經定型,就難以再做調整。
同樣,成年後的脊椎側彎,我們的目標不再是「完全拉直」,而是追求穩定與不惡化。
在成長期,目標是改善或避免進一步惡化。能夠達成多少改善是額外的收穫,
正常來說,積極的訓練每天約40-50分鐘的運動,等到生長板密合,骨頭發育成熟為主,大多18歲左右就可以減少運動的時間。
運動時間的安排:
-
成長期: 每天進行約 40-50 分鐘的運動,直到生長板密合、骨骼發育完成(大約 18 歲左右)。
-
18 歲後: 運動量可適當減少,每天約 20 分鐘,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例如,把運動視為健康活動的一種,就像跑步或瑜伽,融入日常生活中。
2.減少疼痛
練完運動再也沒有腰痛了嗎?
事實上,一般人年過 30,多多少少都會有腰痛的情況,而對於脊椎側彎患者來說,因為脊椎的條件本身較弱,更容易出現腰痛的問題。
為什麼側彎患者更容易腰痛?
脊椎側彎會導致脊椎的耐受力下降,加上側彎帶來的力學不平衡,使脊椎在日常活動中承受更大的壓力。因此,患者往往在出社會後,因為長時間久坐或久站,逐漸開始感覺到腰部痠痛。
而這些疼痛不僅會提早出現,程度也可能比一般人更明顯。
國外研究顯示:疼痛與側彎角度大小無直接關聯
脊椎側彎的角度大小與疼痛,並沒有直接的關聯性。
但疼痛與側彎的位置密切相關,特別是以下情況:
-
胸腰段側彎: 當側彎位於胸腰之間時,例如最凸點在腰椎第一節,更容易隨著年齡增長,而引發疼痛。
-
腰椎第4、5節不穩定: 若側彎影響到這些部位,其不穩定性也可能導致更顯著的疼痛。
運動課程的目標,不僅是改善側彎,更重要的是幫助學員掌握如何:
-
預防腰痛的發生。
-
在腰痛快要出現時,運用適當的運動來緩解與控制疼痛,實現自我調節與保護。
日常運動建議
每天進行 10-20 分鐘的側彎運動,把它當作日常健康的一部分,就像跑步或其他一般運動一樣。這樣的練習不僅能維持脊椎的穩定性,還能提升生活品質,減少腰痛的干擾。
3.外觀
外觀的改善,會分成兩種:
1.肌肉筋膜與身體位置:
小角度的側彎,可以透過學習,快速的將身體擺回直立的位置,學習肌肉該有的動作,可以短時間看到體態的修正,透過每天持續的練習,大多可以穩定外觀。
但外觀的進步,有時也會到達瓶頸,無法外觀真正變得像一般人一模一樣,是因為脊椎與肋骨的定型。
2.脊椎與肋骨的定型:
將柔軟的肌肉與筋膜都調整好後,大角度的側彎人,會遇到脊椎與肋骨就是已經變形,所以無法再進一步去改變骨頭,因此就到達外觀改善的極限。
努力的大角度側彎人,雖然做到肌肉與身體位置改善外觀而開心,但也會因為無法改變定型的骨頭,抱持的過高的期待,往往會有點氣餒,但能夠改善外觀,避免身體的退步,能夠自由的穿著衣服走在路上與海邊時,就是生活的一種小自在。
總言
上完運動課程後,並非從此不再擔心,因為:
18歲前,與青少年的側彎,快速惡化風險努力。
30歲後,為成年側彎,痠痛退化做維持不退步。
脊椎側彎是一種身體結構上的改變,難免會帶來一些沮喪。
並不是遇到脊椎側彎,從此生活只剩下側彎,但可以把它視為一種身體與心性的磨練,學習和平相處。
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,找到適合的運動時間和頻率,與自己的身體好好相處。
不論角度、痠痛或外觀,我們都曾努力過,與自己好好相處,這就是最好的成就。
20230412 林鎂栩 物理治療師
文章留言: